改革開放以來,我省的茶葉產業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的勢頭,茶園的總面積、茶葉總產量、總產值迅猛發展,茶葉生產逐步走向市場化、區域化、專業化道路,茶文化、茶經濟迎來了一個大好的發展時期。這是記者從9月14日開幕的2007中國(鄭州)國際茶葉博覽會上了解到的信息。
省委、省政府和茶葉生產區——信陽市委、市政府對茶葉這一特色農產品的發展高度重視,不僅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,而且自1992年以來,連續舉辦了15屆中國信陽茶葉節(茶文化節),有力推動了茶產業的持續發展。2006年,全省茶園總面積79.4萬畝,總產量2070萬公斤,總產值6.9億元,比“九五”末的2000年分別增長了155%、125%和348%。
在茶葉種植面積和產量產值得到大幅度提升的同時,我省茶產業優質高效市場化綜合配套開發步伐也不斷加快,以提高春茶、名優茶產量為目的的設施栽培取得了很大發展,產茶區的春茶開采期普遍提早半個月。名優茶葉保鮮儲藏也有了較快發展,全省茶葉專用保鮮庫年可保鮮名茶500萬公斤以上。在培育品牌方面,全省茶葉品牌已經有20多個,其中“五云山”“仰天雪綠”“文新”“光州”“九華山”“淮源”“新林玉露”“涼亭”“凈居寺”“其鵬”品牌被評為河南省十大茶葉品牌。
經過多年的發展,我省茶葉的區域化、專業化格局凸顯,已經形成四大茶葉產區,即大別山、桐柏山和伏牛山南麓的淺山丘陵地區和漢水流域茶區。茶葉品種結構性調整也步入良性軌道,茶葉栽培品種基本達到良種化,茶葉加工品種實現了名優化。2006年,我省的省級名茶達到32個品種,產量1400萬公斤,產值6.2億元,分別占茶葉總產量、總產值的68%和90%。
|